【特色改革】“加减乘除”:开启供给侧改革之门的“宝鸡密码”
| 招商动态 |2018-03-29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趋势。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从优化存量、做强增量、调减余量等方面入手,精准做好“加减乘除”运算,切实解决制约宝鸡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促进了经济提质增效升级。2017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179.81亿元,增长8.1%,一二三产分别增长4.3%、9.4%、8.7%。规上工业总产值3196.5亿元,增长26.4%,地方财政收入达到81.1亿元,增长9.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3%和9.0%。
(一)倍增引资做“加法”。
一是强力推进工业倍增计划。借力中国制造2025,以数字化、智能化、“互联网+”技术手段改造传统产业,实施汽车产业跨越、钛及钛合金突破、烟酒食品提升、能源化工转型、优势装备制造业创新、战略新兴产业壮大等“六大工程”,实施了96个工业供给侧改革技改重点项目,落实了机器人智能制造产业园首批13个项目,成功建设了秦川机床机器人减速器数字化装配车间和和氏羊乳粉智能生产线。
二是加大产业投资力度。集中推介了PPP项目6批308个,总投资1528.6亿元,签约实施117个,撬动社会资本126亿元;西凤集团与上海企业集团发起设立了丝路基金,建设了西凤CFC文化创意产业园。
三是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支持企业走出去,17户企业已取得《境外投资许可证》。
四是突出招大引强。开展“招商季”活动,2017年落实招商引资项目865个,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34个,实现到位资金1192.09亿元,其中省际到位资金956亿元,外资7227万美元。
(二)淘汰落后做“减法”。
一是去产能。北马坊煤矿于2016年已退出,秦源煤业计划2018年退出;长乐铸造等7家“地条钢”生产企业已全部拆除;淘汰钢铁落后产能177万吨,退出水泥落后产能6万吨。
二是去库存。出台了《房地产去库存优结构促发展实施意见》,2017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29.8%,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下降21.65%,商品住房去化周期控制在12个月内。
三是去杠杆。提出了18条去杠杆行动具体措施。截止2017年底,全市政府性债务余额为216.69亿元,2017年我市已向省财政厅申请置换债券14.55亿元。全市银行业不良贷款率1.38%,较年初下降0.31个百分点。
(三)创新驱动做“乘法”。
一是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了科技创新“十大工程”,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
二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推进“双创”,创建命名了“宝鸡市创业基地”64个、“宝鸡市农民工回乡创业基地”41个,入驻各类创业者1.4万人。
三是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在全省地级市中首家建成了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与西安科技大市场合作共建宝鸡市科技大市场。建立了130多家企业与90多所高校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关系,组建了钛及钛合金、石油装备、机床工具3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全市围绕产业链建成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分中心15个。目前,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22.7亿元,研发新产品累计实现销售收入998.4亿元,年均增长14.6%。
(四)降本增效做“除法”。
强力推进“完善7张清单、搭建6大平台、推动5项改革、强化4项监管”放管服改革“7654”工程,清理取消和停征行政事业性收费233项、政府性基金停征5项,为企业减负1.89亿元。2017年,全市21659户小型微利企业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减免所得税2256万元。“营改增”全面执行以来,累计为企业减少税负8亿元。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